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.jpg
私人订制你的“人生”
文章来源: 2014-01-08


 本刊记者-董笑妍

    日前,冯小刚的贺岁片《私人订制》上映,宣传海报中葛优等4人的一身“黑超”装扮将记者吸引进放映厅。从一开始的放声大笑,到最后的黯然落泪,再想起片头字幕中冯导所说的“荒诞谐谑,博君一笑”,记者却如何也笑不出来了。
    18岁的女孩想要一个名流聚集的成人礼,投资方只要有“最俗血液”的导演,环卫工人梦想每天花出1400万⋯⋯愤青导演借由荒诞剧情敲响警钟,一场梦做完,回过头来面对的还是雾霾笼罩的北京城。
    其实,在过去的2013年里,人们已经开始从浮躁中清醒过来。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“摩登城市”效应,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放缓而逐渐消退,更多人转而关注低碳环保、关爱父母、放慢脚步、享受生活。
    对于这部片名叫做《私人订制》的电影,记者一开始以为会和服装有关,虽然整部片中没有涉及服装,但其中情景和人们当下的服装消费心理何其相似。曾经,快速复制模式风靡全国,一个品牌上千家店,满街都是遮住logo看起来一样的产品⋯⋯如今,人们终于停下追逐潮流的脚步,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。
    或许是一种巧合,服装的私人定制正在中国悄然流行,人们想要真正适合自己的服装,可以为一件专属自己的高品质服装等待3个月甚至半年。不仅高端品牌开始普及定制服务,就连曾经销声匿迹的专业裁缝店,也开始在繁华商业街上现身。
    商场放弃了“落地开花”的大众品牌,转而挑选知名度不高但是拥有自己DNA的个性品牌。“如今,我们最在乎的已经不是新品牌培育期的长短,而是新品牌能否为商场带来忠实的客群。”一位商场品牌负责人如是说。2014年,大环境继续改变,服装品牌或许也需要停下脚步思考“人生”。
 
 
《纺织服装周刊》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10-85872143
 
相关文章
更多资讯
组织架构 | 版权声明 | 订阅中心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关于我们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《纺织服装周刊》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
京ICP备11016217号-19 京ICP备11016217号-23 京ICP备11016217号-26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